天竺鼠常見疾病及飼養管理
仁集動物醫院蔡佩璋
一、解剖構造及生理特徵:
天竺鼠有著小型矮壯的身材及短腿,體重約在450克到750克,作為寵物的天竺鼠平均年齡5到7歲,牙齒一輩子都持續地在生長,齒式為(I-1/1,C-0/0,P-1/1,M-3/3),上顎的前臼齒與臼齒生長方向傾向外側,下顎的前臼齒與臼齒則傾向內側,上下顎前臼齒與臼齒咬合不正在天竺鼠很常見,尤其是老年天竺鼠。
天竺鼠的盲腸非常大,位置在腹腔左側邊,腸壁很薄,內部充滿無數的小憩室;肝臟有六葉;小腸約125公分長,十二指腸,空腸及迴腸間沒有很明顯的界線;鼠蹊管是沒有閉合的。
天竺鼠不論公母,都有一對乳房,恥骨聯合由纖維軟骨構成,除了少數老年雄性天竺鼠外,一輩子都不會鈣化,當母鼠分娩時,恥骨聯合會產生變性,讓骨頭可以分離,使胎兒可以順利從產道中通過;若想讓母天竺鼠繁殖,最好第一次發情時就要受孕,如此,恥骨聯合才能在分娩時適度地打開,往後懷孕分娩的生產過程也會較順利;如果第一次懷孕時已經超過七個月齡,分娩過程恥骨聯合可能無法打開,結果可能會造成難產。
母天竺鼠第一次發情約在五至八週齡,發情週期維持15到17天,發情中的天竺鼠準備受孕時會有交配的反射動作,拱著背,抬起後半身;母天竺鼠會自發性排卵,且不受季節影響,一年四季皆可受孕,懷孕天數約68天,分娩過程約持續10至30分鐘,平均每7.4分鐘會生一隻小天竺鼠,一胎生二到四隻,胎兒數受到品系及環境所影響;胎兒較大的,難產機率相對也會較高,胎兒大小與懷孕胎兒數成反比,每個胎兒平均約80到90克。天竺鼠出生時就較早熟,二十日齡就斷奶,母鼠分娩後第五到第八天奶水量最豐富,然後漸次減量,產後第23天就沒有奶水了;乳汁中營養成分:脂肪佔4%,蛋白質8%,乳糖3%,固形物16%,水佔83%。
雄性天竺鼠性成熟較母鼠晚,約10至19週。
天竺鼠每一百公克體重約有7ml的血液,年輕的天竺鼠血液量會再多一些,若失血量超過5到10%(0.5~0.7ml/100g)就會有低血量性休克的危險。
胸腺是天竺鼠血液中淋巴球最主要的來源,類固醇的投予並不會明顯地影響胸腺的生理作用及末梢循環的淋巴球數量。
二、飼養管理:
成年天竺鼠可以飼養在不加蓋的魚缸、鐵絲籠或其他形式的金屬籠子。一般說來,每隻實驗動物的成年天竺鼠可活動的平面空間約在652平方公分到940平方公分,高度約17.8公分到25公分,作為繁殖用的母天竺鼠須鋪上墊料,且所需的平面空間還要再加一倍,籠舍必須保持乾燥清潔而且通風良好,吸水瓶必須乾淨且每日供應乾淨的飲水;很多作為實驗動物的天竺鼠都是飼養在底部以鐵絲網作成的籠舍,尿液及糞便直接穿過鐵絲網掉到底盤,加上自動沖洗的系統,如此可讓衛生管理變得較為簡單,但是鐵線材質的踏板也較容易夾住天竺鼠的腳,造成創傷或骨折,甚至引起感染造成腳部的皮膚炎症(Pododermatitis)。底部堅實平坦的籠子較適合飼養寵物天竺鼠,一方面可減少受傷的機會,也降低對天竺鼠的緊迫,底部的墊料可採用報紙、碎紙條、乾淨的稻草或木屑。如果已經使用鐵線籠,可將一部份的鐵絲網踏板鋪上堅實的平板加墊料,如此可避免天竺鼠的腳部持續壓迫在鐵線上,獲得休息的機會。
天竺鼠和人類以及其他靈長類動物都無法自行合成維他命C,必須每天都要補充。天竺鼠每天每公斤體重須補充5mg到20mg,懷孕或哺乳的雌性天竺鼠每日需求量不得少於20mg維他命C,即使一般天竺鼠的專用飼料已經添加了維他命C,但是還是有可能會出現維他命C缺乏症。商品化的天竺鼠飼料每公斤添加800mg的維他命C,但是飼料必須保存在低於攝氏22度的環境,且保存期限不得超過九十天,才能確保維他命C的力價不減;維他命C遇到熱、濕氣及金屬時會被快速破壞。所以,當飼料儲存在室溫過高、溼度過高,或飼料作成成品後放置時間超過保存時效,都會影響飼料中維他命C的有效含量。
一旦食物的新鮮度或維他命C有效含量可能不足時,飼主就必須考慮額外添加富含維他命C的新鮮蔬菜水果,如甘藍菜、菠菜、蕃茄、番石榴等,但是必須洗淨,確保沒有化學物質的殘留,及可能的致病原,如沙門氏桿菌等。另外,維他命C也可以添加在飲水或固定每日直接餵食,若選擇添加在飲水中,就必須選擇蒸餾水或去離子水,尤其不可使用有含有銅管的製水設備,因為銅離子等金屬離子是加速維他命C破壞的催化劑。採用玻璃或塑膠。容器盛裝添加維他命C的飲水,二十四小時後,維他命C的力價只剩一半,所以每天更換新鮮的飲水,並且平均每公升水添加200mg到400mg維他命C,可有效預防維他命C缺乏症。
天竺鼠的食物中切忌添加過於粗糙的食物,因為食物中添加高纖的麥片或乾草等食物,容易造成口腔黏膜因刮傷繼而引發細菌感染,這是天竺鼠罹患頸部淋巴腺炎的首要原因之一。
三、臨床操作:
靜脈穿刺術要在天竺鼠身上施行非常不容易,外側隱靜脈(saphenous)以及頭靜脈(cephalic)是最容易成功的,但是它們都非常細小,而且想從這兩處血管抽到較多量的血液也相當不容易。為了更方便操作,最好先剃毛,再用酒精潤濕,以施打胰島素或結核菌素的小針筒及25g到27g的針頭進行操作,從多處血管進行採血比較有可能得到足夠的血量進行檢查;若要一次採到足量的血,就要考慮頸靜脈,但是天竺鼠的頸部又短又緊,想準確地標定頸靜脈的位置並不容易。有個方式或許可以試試看:將天竺鼠腋下緊靠檯子邊緣,兩前肢往下拉,頭及下巴向上伸展,用此方式保定也許可以較容易成功,但是天竺鼠會受到很大的緊迫,一旦患畜有很明顯窘迫的現象,或呼吸過於急促時,就必須立刻放棄保定,不可強行操作。另外,從前腔大靜脈抽血也是可以考慮,但有極大風險,抽血後的針孔若持續出血,可能會流進胸腔形成血胸,或是蓄留在心包囊內。實驗動物有時會採用心臟穿刺採血,但是作為寵物的天竺鼠除非是要進行安樂死,否則不建議採行這個方式抽血,即使是要安樂死的患畜,心臟穿刺之前,建議先用肌肉注射或吸入性的方式先將患畜鎮靜後再進行。
因為週邊血管又細又脆弱,所以較不常使用靜脈留置針,輸液通常採皮下注射,注射部位在脖子背側或上背部較鬆弛的皮下,輸液量約每一百克體重每日打十毫升,分成二至三次施打,每個施打部位每次最多25到35毫升,採用22g到25g蝴蝶針頭進行注射。
注射投藥一般採皮下或肌肉注射,皮下注射部位大多也在上背部,這個部分的皮膚較厚,有時候25g以下的針頭往往不容易刺穿。肌肉注射的部位採股肌或肱二頭肌。投予口服藥或灌食一般以針管滴進口腔餵食。
天竺鼠適應環境的能力並不好,所以,除非有必要的情況下才留患畜下來住院;預期住院的天竺鼠攝食和飲水量會減少,所以有必要在治療同時,合併採支持療法,包括強迫餵食高能量及流質食物,每日注射維他命C等。因為皮下輸液非常疼痛,對天竺鼠會造成極大的緊迫,除非有氮血症,或嚴重的脫水,否則仍以經口餵食為主。
口服抗生素可用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sulfadiazine、enrofloxacin或ciprofloxacin。可將注射劑型的enrofloxacin配上糖漿給天竺鼠口服,也可以用錠劑的enrofloxacin或ciprofloxacin配成藥水作口服藥。如果懷疑有厭氧菌感染時,可用metronidazole磨碎配成口服懸浮液。注射用抗生素可用trimethoprim/sulfa,或enrofloxacin,以及aminoglycoside類抗生素。
天竺鼠使用抗生素的治療過程可能誘發致死的腸毒性盲腸炎(enterotoxiccecitis),這個致病過程的病理生理機轉和黃金鼠或兔子由Clindamycine誘發的盲腸炎以及人類的偽膜性直腸炎非常相似,抗生素的使用可能抑制腸道內的正常菌叢,造成格蘭氏陰性菌及厭氧菌的過度增生,尤其是Clostridiumdifficile及Clostridiumhistolyticum所分泌的毒素是造成腸毒血症(enterotoxemia)及死亡的主因。作用對象針對格蘭氏陽性菌的抗生素,如Penicillin類(包括penicillin,amoxicillin,ampicillin)及巨環類(如erythromycin,lincomycin,streptomycin)抗生素的使用是造成這種致死症狀的主因,所以這些藥物是絕對不可使用於天竺鼠。另外chlortetracycline,oxytetracyclin,bacitracin也最好避免使用。一般較建議使用在天竺鼠的抗生素有chloramphenical,enrofloxacin,trimethoprim-sulfamethoxazole/sulfadiazine,及葡萄糖胺類抗生素(aminoglycosides)。臨床上即使採用的是這些所謂較安全的抗生素,也常常有投藥二至三天後就出現下痢的情形,一旦下痢的症狀出現,就必須當機立斷停用這些抗生素,症狀往往很快就能獲得改善,如果在投予抗生素治療的同時也給予口服乳酸菌對患畜也能提供某種程度上的保護。
天竺鼠在只需要短效性的保定,或是口腔及顏面部位治療時,戴上面罩後無法順利操作的情況下,就必須施行注射鎮靜或注射麻醉。可併用ketamine及diazepam,ketamine每公斤20mg到30mg,diazepam每公斤1mg到2mg,採肌肉注射。若需要較長時間的保定或手術,則用氣體麻醉,Isofluran因為誘導時間短,恢復快,且肝毒性低,可作為優先選擇的氣體麻醉劑。天竺鼠麻醉前須禁食六至十二小時,若用氣體麻醉,可採用面罩或潮氣箱吸入麻醉劑作為誘導麻醉。以Isoflurane誘導時,濃度用2.5%到3%,直達到麻醉手術期為止,維持麻醉一律採用面罩,劑量由1.5%到2%。因為天竺鼠口腔又小又深,要作氣管插管非常困難,大部分的手術都可用面罩以氣體麻醉來完成。
四、天竺鼠常見疾病:
生病的天竺鼠通常表現出的症狀較不典型,可能只有厭食、毛髮粗糙、眼睛和鼻腔分泌物等等。維他命C的缺乏常常是潛在的病因,可初步投予維他命C作為嘗試治療與鑑別診斷的工具,大多能迅速好轉或對病情的改善都會有所助益。
1.呼吸道疾病:
呼吸道疾病是天竺鼠最常見的疾病之一,症狀不外乎黏液性化膿性鼻腔分泌物,甚至合併有結膜炎的症狀。部分患畜會有嗜睡及食慾不振。引起呼吸道疾病的病因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兩類,細菌感染較常見的有Bordetellabronchiseptica,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偶爾可見Salmonella、Staphylococcus、Pasteurella、Klebsiella及Citrobacter感染。病毒性的感染如adenovirus及parainfluenzavirus,較不常見且症狀不明顯。非感染性的病因常見的有熱緊迫,妊娠毒血症及吸入微小粉塵顆粒的傷害。
Bordetellabronchiseptica是年輕天竺鼠或受緊迫狀況下最容易發生感染的細菌,它是由飛沫或污染的器具傳染或與病畜直接接觸被感染,某些天竺鼠可能成為無臨床症狀的保毒者。細菌躲藏在鼻腔、氣管及中耳內。在兔子的呼吸道內Bordetellabronchiseptica是常在菌,所以兔子與天竺鼠較不適合飼養在一起。
Bordetella感染症的臨床症狀並不典型,包括黏液性化膿性帶有血色的鼻腔分泌物、厭食、嗜睡及迅速致死。屍體解剖可發現肺葉堅實化(consolidation)、氣管炎及化膿性支氣管炎。同時Bordetella可能也會造成死產流產及不孕。
診斷的方式除了臨床症狀及屍解外,尚可採集鼻腔分泌物,以blood-agar作微生物培養,或以Maconkey'sagar培養,做為健康檢查的篩檢項目。治療方式採抗生素治療及支持療法,抗生素可用trimethoprim-sulfadiazine/sulfamethoxazole及enrofloxacin。支持療法包括皮下輸液及補充維他命C和灌食。以抗生素作噴霧治療也有不錯的效果。Streptococcuspneumoniae是天竺鼠的伺機性病原,正常的天竺鼠呼吸道內就有此病菌。誘發Streptococcuspneumoniae感染的原因包括緊迫、懷孕、維他命C缺乏及劇烈的溫度變化。
Streptococcuspneumoniae的感染也許會迅速致死,但也可能形成慢性的病症,如嗜睡、體重減輕、鼻腔分泌物、咳嗽、打噴涕、結膜炎、血尿、局部膿瘍、關節炎等。屍解可見胸膜纖維化、心內膜炎、胸腔積液、腹膜炎、肺部堅實化及肺膿瘍、中耳炎、子宮內膜炎、化膿性腦膜炎。治療時抗生素的使用最好以抗生素敏感試驗為依據,但預後通常不佳。
(1)咬合不良:
咬合不良在高齡天竺鼠很常見,尤其是前臼齒及臼齒的咬合不良。門齒的咬合問題通常是由臼齒咬合不正所引起的二次性病症。下頷骨臼齒多是向內過度增生,有時會傷到舌頭;上頷骨臼齒則是向外增生,嚴重時造成頰部黏膜的潰瘍。咬合不正的成因有食因性及先天性兩類,在食因性方面,維他命C缺乏症可影響膠原齒質(dentine)及細胞接合質(intercelullarcement)的形成,進而造成咬合不良。
有咬合不良的天竺鼠會顯得相當飢餓,但卻不願意進食,某些患畜也許會試著吃較軟的蔬菜或流質食物,但拒絕吃顆粒狀的飼料。這些患畜的口腔會有一股酸敗的味道,口腔周圍也因持續流涎而潮濕甚至毛髮染色。一般進行理學檢查時大多不需麻醉,可用檢耳鏡進行檢查,除非天竺鼠太過緊張,無法看到患部,才需進行必要的鎮靜。檢查發現上下顎臼齒的咬合面非常平滑應屬正常,如果臼齒有銳利的突出邊緣或舌頭有凹陷的傷口,或口腔頰部黏膜有潰瘍及化膿性分泌物,就表示可能有咬合不正的問題。
天竺鼠齒科治療方面的困難度在於狹窄的口腔不利於器械操作,所以適度的鎮靜有其必要性,以骨鉗修剪臼齒的突出部分固然可行,但修剪後邊緣不平整,不小心也可能將牙齒作過度的修剪,造成牙齒碎裂。如果用高速動力鑽頭修磨可以得到較平整的表面,但得小心不可傷及舌頭及口腔黏膜。術後支持性治療包括皮下的輸液及強迫餵食,非常重要,尤其是口腔黏膜有潰瘍的病例,必須一直持續到患畜能主動進食為止,往後每三至五個月須回診檢查有無復發,或叮呤畜主一旦有流涎或拒絕吃顆粒狀飼料的狀況時就必須回診。
(2)下痢:
天竺鼠很少有原發性的下痢症狀,因為嚴重的腸炎或盲腸炎往往來不及出現下痢症狀,患畜就已經死亡。如沙門氏桿菌症通常呈現散發型感染且快速致死,不常引起下痢。能造成下痢症狀腸炎或盲腸炎的感染症包括大腸桿菌症(Colibacillosis)、Tizzer'sdisease、球蟲症及梭狀桿菌感染。
Escherichiacoli已確定是造成天竺鼠下痢及消瘦的主要病原,尤其好發在過度擁擠、溼度過高及飼養管理不佳的族群中。此外,隱孢子蟲症也會造成天竺鼠體重減少、下痢、及死亡。罹患不同疾病的天竺鼠都可能會有直腸內軟便滯留的現象,滯留的軟便可用紗布清除並且每日以溫水灌洗直腸,直到天竺鼠痊癒為止。另外,老年雄性天竺鼠的肛門周圍及生殖器附近也常見皮脂腺分泌物的堆積,容易誤判為下痢。
2.泌尿生殖系統:
(1)膀胱炎及尿結石:
膀胱炎及尿結石在雌性的天竺鼠是很常見的問題,膀胱炎通常不具有臨床症狀,成為不顯性的慢性病症;一但有臨床症狀出現時,可見血尿,或見到下陰部出血,或只見籠子內有血漬。雌性天竺鼠有較高的發生率主要是生理結構所造成,因為肛門與尿道口相當接近,極容易引起尿路上行性感染,尤其在緊迫或代謝性疾病所引起的免疫抑制時,更容易造成細菌感染,膀胱結石和嚴重的膀胱炎常互為因果。
雄性天竺鼠的膀胱炎不像母鼠那麼常見,但若有尿道阻塞時,仍有可能繼發性地引起膀胱發炎,尿道阻塞多是由輸精管分泌物凝結所造成,或由結石形成阻塞。膀胱炎的診斷是依據臨床症狀、尿液分析及尿液細菌培養與抗生素敏感性試驗。可能的話,做為細菌培養的尿液樣本最好由膀胱穿刺來取得。此外,可以採取放射線檢查確定是否有結石存在。要進一步確知白血球的總數與血液中尿素氮必須作血球計數和血液生化分析。較溫和的膀胱炎採抗生素治療可以獲得不錯的效果,抗生素可用trimethoprim-sulfadiazine/sulfamethoxazole及enrofloxacin,注射或口服皆可。若膀胱內有結石只能採取膀胱切開術移除。雄性天竺鼠尿道內栓塞也是要靠手術才能解決。手術後的照護包括輸液、投予抗生素,補充維他命C及強迫灌食。
(2)難產:
難產在作為寵物的天竺鼠較容易發生,尤其是七個月大以後才初次受孕,遇到胎兒過大,母體太過肥胖,或子宮無力時都有機會發生。通常,分娩過程從開始到結束約略三十分鐘,每一個胎兒大概間隔三到七分鐘。難產的症狀包括懷孕末期的天竺鼠出現沉鬱、有綠色或血色的陰道分泌物、甚至胎兒卡在產道中無法順利分娩。難產的天竺鼠必須立刻進行剖腹產,因為小天竺鼠能承受缺氧的時間只有短短幾分鐘,若純粹子宮無力可給予Oxytocin1unitIm,投予後十五分鐘內仍無法生出小天竺鼠,就必須立刻開刀,不需投予麻醉前給藥,直接在潮氣箱中以Isoflurane誘導,以期減少緊迫,用面罩供應Isoflurane作麻醉的維持,手術時間越短,胎兒存活機會越高。
(3)卵巢囊腫:
卵巢囊腫的成因並不十分清楚,懷疑是發霉的乾草內含有類動情素成分所引起。患畜通常有漸進式脫毛,腹部也有變大的現象。理學檢查時,可在腹腔中段靠背側觸診到大而鬆軟的圓形團塊,以超音波作確診可見充滿液體的卵巢囊腫,最佳的治療方式是採子宮卵巢摘除術;另外,注射人類絨毛膜親生殖腺素(humanchorionicgonadotropin,HCG)也是另一個選擇,每七到十天肌肉注射1000USPunits,囊腫會逐漸縮小,脫毛症狀也會有明顯的改善,但是症狀的改善只是暫時的,數個月之後,卵巢囊腫還會再復發。
(4)妊娠毒血症:
妊娠毒血症或酮體症(Ketosis)大多發生在懷孕最後兩週,或分娩後七天到十一天。發病的患畜大部分都較肥胖,且發病前食慾不佳,其他容易造成妊娠毒血症的誘因包括餵食的改變、緊迫、初次或第二次懷孕、以及遺傳。患病的母畜至少都懷三個以上的胎兒。此病的症狀和人類孕婦所患的初期子癇(preeclampsia)非常類似,可能也和妊娠子宮壓迫主動脈,造成子宮胎盤局部缺氧有相當的關聯。妊娠毒血症發生在實驗動物的比例高過寵物天竺鼠,可能是寵物鼠和主人較親近,所受到的緊迫也較少,加上主人較細心的照料,每天飲食供應都較新鮮,且一旦有食慾的變化,立刻就會受到注意。
酮體症的臨床症狀是患畜快速死亡,否則會有厭食、嗜睡、虛脫、呼吸困難,最後二到五天內會死亡。血液生化方面有低血糖、高血脂、酮血症、高血鉀、低血鈉、低血氯、貧血、血小板減少、肝指數上升、蛋白尿、酸性尿。屍體解剖發現肝腫大、脂肪肝、大量的體脂肪、腎上腺腫大、胃內都是淨空的、胎兒可能已經腐敗、胎盤可能有出血、腎小管有壞死。有妊娠毒血症的患畜需要輸液,投予抗生素及類固醇,治療上成功率通常不高,預後很差。如果胎兒仍有存活機會,建議先以剖腹產取出。預防妊娠毒血症的方法,包括避免過度肥胖,懷孕的天竺鼠避免緊迫,供應充足的新鮮食物,懷孕期間及產後避免突然地更換食物種類。
3.肌肉骨骼疾病:
(1)維他命C缺乏症:
天竺鼠和靈長類先天上都缺乏一種酵素:L-gulonolactonoxidase,這是合成維他命C所不可或缺的酵素,而維他命C是合成膠原(collagen)中hydroxyproline及hydroxylysine兩種物質所必須。維他命C缺乏症的臨床症狀大部分都和肌肉神經有關聯,較典型的有肋骨軟骨接合處腫大、影響長形骨的生長板、影響齒質發育、造成齒齦炎,結締組織難以維持結構完整性,加上凝血功能受影響,常可見皮下、關節、骨骼肌和小腸出血。全身症狀尚包括厭食、嗜睡、毛色粗糙、鼻腔分泌物、體重減輕,觸診時長形骨和關節部位可能會疼痛,症狀較嚴重的甚至不願行走或步履蹣跚,四肢僵硬。這些肌肉骨骼症狀出現在年輕天竺鼠身上機會較大,因為年紀較大的天竺鼠缺乏維他命C時,呈現的多半是二次性的感染症,或上下顎咬合不正。無論任何年齡的天竺鼠一旦有全身性症狀的疾病或感染症時,即使沒有典型維他命C缺乏症狀,也要考慮可能有不顯性的維他命C缺乏,因為在緊迫或施打ACTH狀況下,體內維他命C會大量減少,維他命C缺乏時,巨嗜細胞移行能力會下降,嗜中性球吞噬作用也變差,這足以解釋為什麼維他命C缺乏症的患畜很容易會有細菌感染症。長時間維他命C缺乏,最後會因為飢餓、脫水、免疫抑制造成的細菌感染,會在二至四週內死亡。維他命C缺乏症的診斷可從臨床症狀,餵食種類,觸診發現肋骨軟骨接合處腫大,或由放射線檢查發現骨骼肌肉異常來斷定。
天竺鼠對維他命C的需求量約每天6mg到25mg,依年齡、懷孕、傷口癒合、體重等條件而有不同。有維他命C缺乏症的治療劑量約每日50mg到100mg,投予方式可以採注射或口服,一直到臨床症狀消失後,改用高維他命C的食物作每日補充的來源。
(2)骨折處理:
長形骨骨折在成年天竺鼠並不常見,大多發生在飼養於鐵絲籠子的年幼天竺鼠,因為腳被鐵絲籠夾住所造成的骨折。為了避免緊迫,通常不採取手術方式治療,遠端骨折採取輕質塑形材料作夾板固定;若是肱骨或股骨骨折,就僅限制活動多休息,直到骨頭自然癒合為止。補充維他命C對骨頭癒合是有幫助的。
4.皮膚疾病:
(1)脫毛:
造成脫毛的原因很多,有感染性與非感染性,感染性病因後續會提到,非感染性的如某些母天竺鼠懷孕末期就會有脫毛現象,分娩後症狀也隨之改善。此外患有卵巢囊種的雌性天竺鼠也會有脫毛症狀。
(2)皮膚炎:
表皮皮膚炎可能是群體間打架的傷口所造成的二次性感染發炎,或因為劇烈搔癢進而自殘,造成更嚴重的皮膚炎症狀。足部的炎症在豢養於鐵絲籠的動物就很常見,腳掌會變的又紅又腫,而且會有不斷增生的厚痂皮。這些感染的傷口最常分離出的病原是葡萄球菌,治療過程包括改變飼養環境,如換到底部平坦的空間,或籠子踏板必須放置平坦的板子,使天竺鼠腳部不直接接觸鐵絲籠,再鋪上柔軟的墊料如松木屑,或碎紙條。這些墊料必須保持乾燥乾淨,所以必須持續更新,一直到足部痊癒為止。較嚴重的病例可能要考慮局部抗生素軟膏的投予甚至包紮起來,如果有開放性糜爛的傷口就要採取全身性的抗生素治療,同時必須投予維他命C,因為某些維他命C缺乏症造成的關節疼痛,患畜不願意行走或移動,導致腳掌局部長時間受壓迫,形成糜爛性的傷口,加上免疫抑制作用及傷口癒合能力變差,都導致潰瘍及感染狀況更加嚴重。
(3)外寄生蟲:
寵物天竺鼠因為外寄生蟲所引起的皮膚病並不常見,Chirodiscoidescaviae是天竺鼠皮毛上很常見的一種,通常不引起臨床症狀。貓常使用一種含Carbaryl的體外除蟲粉劑可用來去除天竺鼠身上的這種,每週使用一次。Trixacaruscaviae是一種疥,可引起身體和四肢的脫毛及搔癢症,甚至引發自殘,患部皮膚變的很乾,變厚,而且有痂皮,嚴重的病例甚至有厭食,體重減輕,或死亡。診斷可由臨床症狀及皮膚刮搔檢查確診,但刮搔檢查結果為陰性並不能證明就沒有感染。治療可用Ivermectin0.3mg/kg,每十天皮下注射一次。Ivermectin以口服投藥吸收效果不好。另外Gyropusovalis及Gliricolaporcelli這兩種蝨子並不引起明顯的症狀,只有某些天竺鼠會搔癢,治療可用體外除蟲粉劑一週一至二次。
(4)皮癬菌:
表皮黴菌感染偶爾可見於寵物天竺鼠,Trichophytonmentagrophytes是最常被分離出的病原,Microsporumcanis較少見。黴菌感染典型的症狀是卵圓形凸起的脫毛,中間有麟屑或痂皮,患部會有搔癢感,通常由鼻頭先出現感染,然後擴散至臉部及耳朵,最後才侵犯背部和四肢。診斷可由臨床症狀,或患部刮搔物用10%KOH處理後顯微鏡下檢查,或採集患部毛髮作黴菌培養都可行。若使用伍氏燈(Wood'slamp)則不易見到螢光反應。治療可用Griseofulvin15~25mg/kg/day,持續二至四週,對於較輕微或局部的黴菌感染,以抗黴菌的乳膏或藥水作局部投藥也有效。
(5)過度理毛(Barbering):
咀嚼毛髮或咬毛在寵物天竺鼠偶爾可見,但在實驗動物天竺鼠卻常常發生,緊迫、過度擁擠、或同伴有侵略行為時會發生。這種理毛行為不只天竺鼠會整理自己毛髮,甚至會有相互整理的現象,整理後毛髮變短且參差不齊,但是毛髮底下的皮膚卻是正常的。處理的原則就是除去誘發這種行為的根本原因,或將患鼠個別獨立開來。
5.腫瘤:
(1)皮膚腫瘤:
天竺鼠最常見的皮膚腫瘤是毛囊癌(trichofolliculoma),這種腫瘤是圓形而堅實的腫塊,通常出現在背上或身體兩側,一般認為是不成熟的毛囊轉變而成的皮膚基底細胞瘤,它的組成是多泡性囊腫包含有毛髮、角質、皮脂,有時也會發生轉移。其他可能發生在皮膚的腫瘤有纖維肉瘤(fibrosarcoma),皮脂腺瘤(sebaceousadenoma),脂肪瘤(lipoma)。
(2)乳房瘤:
乳房瘤在天竺鼠很常見,公的和母的都有可能會發生,但是據台北立動物園獸醫主任金仕謙醫師的經驗,他所治療過的病例,全部是公的天竺鼠罹患乳房瘤。在乳房瘤的病例中,約70%是良性的纖維腺瘤,另外30%是惡性的腺癌,很少有轉移的病例。一旦發生轉移,常會侵犯局部的淋巴組織,腹腔內臟,或肺部。治療採手術切除,手術前最好先作胸部的放射線檢查,尤其是乳房瘤已經非常大的患畜,先以放射線檢查確認胸腔內有無腫瘤,排除掉明顯已經有轉移的病例,手術採大範圍切除,確保已經被腫瘤細胞波及的腺體、腫塊、甚至可能有局部移轉的區域,都能儘量的切除。
(3)白血病及淋巴肉瘤:
淋巴肉瘤是天竺鼠最常見的惡性腫瘤,有白血病和非白血病兩種形式,前者較後者要來的多。某些品系的實驗動物白血病的高發生率和typeCleukovirus的存在有很大關聯,但是究竟這種反轉病毒在這個疾病的致病機轉扮演著怎樣的角色,至今仍不十分清楚。自然發病的實驗動物臨床症狀包括淋巴腺腫大、脾臟腫大、肝臟肥大、及白血球增多症。每千分之一毫升白血球數目從25000個到250000個,其他症狀包括貧血,血小板減少症。因為腫瘤細胞的浸潤,肝臟及腎臟功能也受到影響。自發性的淋巴肉瘤臨床進程大約二至五週。細胞病理學檢查發現脾臟、頸部及腸繫膜淋巴結、骨髓都有大量淋巴球的浸潤。將腫瘤細胞轉殖到實驗動物身上,五到十天後,白血球數量可達每千分之一毫升250000到500000個,轉殖的部位也會長出腫瘤的結節。淋巴肉瘤預後不好,如果腫瘤組織牽連廣泛,可考慮安樂死。
6.頸部淋巴腺炎:
頸部淋巴腺炎是由藍氏菲耳特氏C群溶血性鏈球菌(betahemolyticStreptococcuszooepidemicusLancefield'sgroupC)感染所引起。
頸部淋巴腺炎臨床特徵是從下巴到頸部腹側面有一至數個腫大的淋巴結,身體其他部位的淋巴結則很少被波及。此種感染症並無性別或年齡的特異性。腫大的淋巴結觸診的感覺厚實且外表包覆的被膜平滑完整,有黃白色,膿樣分泌物。
患畜很少有其他外觀可見的臨床症狀。某些病例會引起敗血症死亡,死亡動物屍解時可能會發現各臟器有多發性膿瘍、胸膜炎、腹膜炎、心包膜炎、心肌炎、關節炎、腎炎等。頸部淋巴腺炎通常是由黏膜的傷口造成感染引起,較粗糙的食物可能會引起口腔黏膜刮傷,進一步造成鏈球菌感染,再擴及局部淋巴結。
若將致病原接種到實驗動物口腔,會發病的個體,口腔必然有傷口,口腔內沒有刮傷的個體都沒有發病。患畜症狀較溫和的,通常以抗生素治療都會有改善,如果腫大的淋巴結數量多或腫得太大,則需要考慮開刀予以切除。
如果要進行手術有困難,至少要作切創及引流排膿,切開的部位一天至少灌洗二至三次,直到癒合為止。手術後抗生素至少使用七至十天,即使痊癒,再復發的機率仍很高。預防的方法就是避免餵食過於粗糙的食物,如乾草、麥片等。